>首页> IT >

中国能拿60%的奥赛冠军,为何没人拿“数学诺贝尔”奖?差在哪里

时间:2022-05-14 13:56:05       来源:客多文史智库

原标题:中国能拿60%的奥赛冠军,为何没人拿“数学诺贝尔”奖?差在哪里

2005年,已经是94岁高龄的钱学森老先生,提出了一个这样的疑问: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”这也被称之为“钱学森之问”。英国的另外一位学者,李约瑟,早在20世纪,在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同样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:“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,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?”这两个问题,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,无疑是振聋发聩。

事实上,我们或许从奥赛冠军这个奖项,就能看出一个门道来。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,可以说是目前为止,青年人数学比赛的最高奖项,旨在激发青年人的数学才能,引起青年的数学兴趣,每年举行一次,截止到如今,全世界已经有80多个国家参加这项赛事,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数学天才们共聚一堂,交流切磋技术。而我国也在1985年,参加了这一项赛事。

而自从参赛以来,中国的队伍,更是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,在三十五年当中,中国拿到的冠军次数,占比全世界的60%,而在2019年的最近一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当中,中国再次和美国,并列总成绩第一,这也足以说明,我们的能力,不但不逊色任何人,甚至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的水平。

然而颇为尴尬的是,目前国际最高级别的数学奖项,被称之为“数学界诺贝尔”的菲尔兹奖,至今为止已经颁发了60届,然而在此期间,却没有一个国人能够碰的这份殊荣,这究竟差在哪里呢?

其中得菲尔兹奖最多的高校,分别是美国的哈佛大学(18人)、巴黎大学(16人)、普林斯顿大学(15人)。最讽刺的莫过于,在得菲尔兹奖最多的美国,有一项调查表示,49%接受过高中教育的美国人,并不知道二氧化碳是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。

很显然,在中国不少家长眼中,“孩子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。”

实际上,太原理工大学的教授以及博士生导师郑强,在演讲的时候,就谈到过这个问题,他说到,中国有着大大小小的奥赛培训班,很多学生都是夜以继日的做题,才有如今的成就,然而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?最终导致“奥赛把学生的心情都败坏了。”

奥赛既然是“兴趣班”,当然是以兴趣为主,但是在中国的孩子看来,这却并不代表着享受。如此情况下,当他拿到了奥数金牌,获得了成就,他是否还会热爱奥数呢?还会不会自主的去研发它呢?这也就是最大的隐患。

2018年,我国教育部颁发了一道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,整治校外补习培训的禁令,“华杯赛”全国组委会暂停开赛,再是“希望杯”、“学而思杯”、“走美杯”等等一系列奥林匹克赛事也宣告终止。

消息穿出来很多人这才知道,原来我们身边竟然有这么多奥赛项目,然而它们对培养兴趣起到了多大的效果?从这点来说,这个命令自然是起到积极作用的,从如今来看,学术不是为了功利,只有一个人真正热爱这份事业,才能够做出更大的成就,也希望这能给将来的中国,带来反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关键词: 科学技术